• 公共艺术空间

每周一曲|中国名曲鉴赏之近现代主义音乐——《松花江上》

发布日期:2024-09-18    浏览次数:

《松花江上》

张寒晖

分类:中国近现代主义音乐(1840年至今)


作曲家介绍:

  张寒晖(1902年5月5日-1946年3月11日),原名张兰璞,出生于中国河北定县,中国作曲家。1930年6月回乡时,张寒晖应馆长徐九皋邀请到馆帮助工作,他记录了《老少换》等秧歌戏文并整理,还在民教馆导演话剧《王三》,与任致嵘等创作了《农夫歌》《除草歌》《平民学校》等,收集民歌编印了《普村同歌集》;1933年11月初,参与组织定县戏剧研究社,并在定县《醒民日报》上发表《定要改良》文章,创作《盐潮》和《听候审判》等小说,还创作过《屠户》《过渡》《王半仙》《血乞丐》等小说和剧本;1935年9月应邀到西安省立二中任国文教员,此后近6年,自任导演和演员演出《不识字的母亲》《黑地狱》等话剧,编辑出版《老百姓报》;1936年创作歌曲《松花江上》。1946年3月11日在延安病逝,年仅44岁。


作品介绍:

  《松花江上》是一首抗日国语歌曲,由张寒晖于1936年西安创作,2011年3月1日发行并收录于专辑《远去的飞鹰》中。1936年的西安街头,处处可见思乡心切而又无可奈何的东北军官兵和无家可归的东北流亡者。一幕幕悲惨的景象,再次触动了张寒晖的心弦。强烈的爱国之情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松花江上》这首歌诞生了。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松花江上》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